恰逢五四青年节,5月4日下午,著名青年作家石一枫在公司问津书院开展题为“未来的现实主义创作”讲座。本次讲座为公司“作家进校园”系列活动第七场,由鲁迅文学奖得主黄咏梅教授主持,公司师生积极参与。
讲座开始,石一枫老师以“新的一定比旧的好吗?”这一问题为线索,带领同学们畅想“未来的现实主义创作”的新形态。从巴尔扎克式的大量景物描写,到狄更斯社会各阶级分析式的写法,石一枫探讨了不同时代中现实主义的多变性,为如何在当下社会理解现实主义的含义做出了精彩分析。
时代在变,现实主义的标准也在变,从唐诗到话本小说,经典总是以前所未有的形式出现。写作技巧的探索并非终点,重要的是其背后的思想。“我们这代人的经典会是什么样的?”是石一枫老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石一枫以米兰·昆德拉为例,认为一个作家写作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他独特的世界观,是否拥有其独特的人生哲学。
人们不断产生的新想法,99.9%都是以一种重复的方式出现。我们正经历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网络上正在发生的现实,一个是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现实。理解现实主义文学的价值,就是在不断变奏的“现实”形式中,对“主义”那一点点新的丰富。藉此,石一枫老师也回答了讲座伊始提出的问题“新的一定比旧的有用吗?”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就自己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提问,其中,就“写作是否该取材于生活实践”、“怎样写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在进行个人创作中,如何精细地进行文章结构的规整”、“创作和音乐、画画等艺术形态之间的关联性”“如何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好人与坏人”等问题向石一枫老师提问。对于同学们的问题,石一枫老师一一作了回答,给出了独到的看法。
讲座最后,黄咏梅老师总结到,首先感谢石一枫老师的精彩分享,站在作家的角度,以不一样的视角将现实主义的来源和线路全部捋了一遍,这对同学们在理解现实主义的定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其次,现实主义是无法割裂生活的一种创作,亦是现实生活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要学会观察生活的本质。最后作为老师代表,姚晓萍老师也鼓励同学们要有勇气进行创作。
作家进校园,既拉近了作家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也为文学创作者们提供了一个对话的平台。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定会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作家进校园”系列活动将持续开展,不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