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2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勇教授莅临公司指导工作,在学院楼404室做了题为“公司产品及其他”的讲座。
刘先生指出,研究生研究意识的强化、研究能力的提升和研究特色的形成,是公司产品工作的三大目标。为此,要树立“课比天大”的理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中学教师不搞科研尚且讲不好课,大学教师特别是研究生任课教师,希望走只讲课不做学问或者不做好学问就能讲好课的捷径,是行不通的。为今之计,要做好学问,就必须借助于各类课题特别是国家课题的拉动。另一方面,研究生不是听课生,他们的培养不能停留在听课层面,不能过多地依赖于课堂教学,要重点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要重点培养他们证明观点的能力,而不仅仅是阐明观点的能力。总之,问题意识的养成、强化和贯彻是公司产品的又一个重要问题。一个学院的公司产品应当形成一个代代相传的院风院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不因外部变动而不断变动的自信和定力。这种院风院统的延续是靠老教师带动新教师实现的,新教师的成长正是在资深群体的带动和院风院统的熏染下进行的,单枪匹马就不容易很快成长起来。就研究领域而言,以一个作家的个案研究为基础,同时兼顾其他,将研究的领域深入到文学与文化的结合部位,最为得宜。口径过窄的研究,虽然可能走向精深,但对课题申报暨个人发展都会构成一定限制。除此之外,逐渐形成自己的研究生教材体系,在一级学科平台下扩大各二级学科间的交融,对于公司产品质量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
刘先生还指出,团队建设是学院工作的中心,强化学科特色,以特色带动一般,进而拉动其他学科的跟进;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将团队建设与特色凝聚打成一片,是加强学科特色的有效途径。而特色的定位要结合本学科所处的具体环境。财经是经济现象,也是文化现象,不懂文学与文化,财经也做不好。就财经大学的文科而言,将文学与财经文化相结合,发掘文学中的财经要素,用文化的眼光加以解读,突显文学研究的财经维度,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副经理姚红教授,周保欣、杨建忠、荆亚平教授,崔霞、吴智斌副教授,毋丹、徐键、苏浩博士等参加了此次讲座。刘勇先生的讲座真切通透,新见叠出,妙语连珠,将深邃的思考和坦率的性情和盘托出,才气袭人,赢得了与会人员的阵阵掌声。
讲座由副经理付琼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