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洛阳街景)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洛阳也成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大批的技术工人积极响应号召,义无反顾地从各地奔赴洛阳工业区。
(图二 毛主席像)
2021年7月,304am永利集团赴北方工业区语言文化调查团在教工第一党支部孙德平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河南省洛阳市的洛阳轴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轴”)与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一拖”),对洛阳工业园区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团队师生与洛阳工业区人员一对一、面对面地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近距离接触园区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深入了解当地的语言使用情况。
(图三 中国一拖)
(图四 一拖实拍)
首先,孙德平老师带领实践团的同学们走访了洛轴的生活园区,这里以老年人居多,他们的父辈来自五湖四海:东北、江苏、浙江、上海、湖南……他们有着迥异的方言背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了解的深入,人们的语言使用和语言面貌发生着变化。几十年过去了,大家原本不同的风俗习惯逐渐趋同,“一开始我们必须说普通话才能交流,现在大家说话都带着一股河南味儿,哈哈哈”,大爷来自外地,但说起洛阳的特色方言词却是滔滔不绝,知道同学们要录音,热情地拉着同学们说个不停。
(图五 同学走访)
(图六 采访大爷)
随后孙德平老师带领实践团的同学们来到轴承和一拖与一线工人及中层领导们进行调研,进一步了解公司的语言使用情况。公司现在更多的是年轻的工人和干部,岁月更替,他们接过老一辈的重担,传承和发扬老一辈的实干精神。
(图七 公司考察)
在调查中师生们发现了洛阳工业区独特的语言景观——周围街道多以全国各地的城市为名,如“上海路”“广州路”“长春路”“武汉路”“太原路”“延安路”等。当地居民告诉同学们,这是因为来自五湖四海的科技工作者纷纷到这里安家落户,“久而久之,附近的街道名也就取自各地的城市名了”。这里的街道名称悄然留下了那个年代的印记,也在默默诉说着洛阳工业区的发展故事。
此次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洛阳工业区语言的独特魅力,深刻体会到中国从“一五”到“十四五”的伟大成就,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在祖国建设事业中的伟大引领作用,也让同学们领悟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学会把课堂上的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下一步,孙德平老师将带领团队分析洛阳工业园区的语言文化特点,以期为我国工业区的语言规划提供事实依据和学术参考。
(图八 洛阳夜景)
(图九 洛阳天堂)